cover|300

Rating

8

INFO

Notes

  • 看来看去日本在1850年的体制和春秋时期非常像嘛,有一个虚君天皇在京都,有一个幕府将军在江户,但也很虚弱。周边有无数藩国。有的藩国和天子有血缘关系,有的和将军有血缘关系,还有些啥都没有,但是因为地理优势发展的很好。
  • 这个体系就是一个和欧美很像的去中心化的结构,自然很容易过渡到代议制民主共和政体,就像英国一样。
  • 1850年包裹着铁皮的蒸汽帆两用战船出现在日本海岸线外,和三体里的水滴出现在地球也差不多了。当然巨大差别的文明接触之后,也有很多像三体里这样极端惨烈的例子,比如在美洲发生的事情。但日本的例子无疑给出了另一种可能性,不是只有你死我亡这一种。
  • 日本300个大名形成了分权的结构,另外再下级的武士也能用暴力(暗杀活动),参与政治
  • 我们外人看可能还是有点混乱,(因为我们不太了解日本的地理、派系、家族),不过我想对日本人来说应该很清楚,作者应该也认为自己已经讲的很清楚,就是幕末就是萨长领导了一次政变,改变了体制,之后自己就成为了掌权势力,一直持续到二战结束。这就是本质。而其他明治维新啊,大政奉还啊,王政复古,都是口号。
  • 比较好奇的是书中提到的史料有多少是用汉字写的
  • 这本书看起来会难一些,甚至可以反复看,因为作者用的是一种比较含蓄的方法(非常日本)表达自己的观点,主要是引用一些文字、行动、和事件,不会直接给人贴标签,但其实就是非常严重的指控。比如最后对 大久保利通 时期的描述几乎就是在描述一个专制独裁政权。
  • 我猜测作者的观点在二战之后应该就已经慢慢变成“正确”的观点了,不那么小众了。因为萨长因为二战要背锅了。最近十年的大河剧应该就对这一段的人物都是正面描写为主了。
  • 听说西乡隆盛还被流放到冲绳附近的小岛上好几年,才发现日本整个的地形有点 地海 的意思,怪不得是日本人把这个故事拍成了动画电影。西乡隆盛也是和 最后的武士 里的角色最接近的历史人物。
  • 里面提到人物的年龄都是用的虚岁,在书末做了注释。所以我在youtube上看到人说西乡隆盛49岁去世,而这本书里写的是51岁。
  • 幕府倒台前的鸟羽伏见之战战死只有三百人左右,之后的一些后续战斗战死人数嘴都哦也就是千人左右。而幕后的西南战争中,总的伤亡人数是三万人,其中战死者可能有上万人。可见新式武器的威力,也可以说是中央集权政府的威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