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over|300

INFO

Notes

  • 黑塞写这个书的时候45岁,书里提到了罗曼罗兰,1922年也是弗洛伊德和荣格的时代。
  • 看之前觉得这书这么短却那么受追捧,评分很高,肯定是因为这书适合很多不爱看书的人装逼。
  • 黑塞还拿过诺贝尔文学奖,感觉这时我是我离诺贝尔奖最近的一次了
  • 但是不仅挺喜欢,还要给它加分到9分是因为,这书很神奇的让我有一种全新的体验,像是喝多了一样又很开心。怀疑是不是佛教里的修行就是要达到这种随时嗑药的状态。
  • 原来黑塞和荣格还有医生病人的关系,所以在看过Jung之后再看这本书就觉得有些熟悉,挺亲切的

Review

这本书挺好的,有点经书/诗歌的效果,因为可以常读常新,可以各种解读,不同的人在不同的时间读都会有不一样的感受。

这本书和荣格的而研究启发我去了解了一些激素方面的事,发现这书里提到的一些所谓的境界、修为、思想,很多可以用激素来解释,或者说用化学来解释。而在一百年前,人们还只能用一些很玄的、神性的、抽象的方式来解释。

但仔细想想这两种看似截然不同的方式,古代通过修行或者现代通过化学来改变自己,提升自己,消除烦恼,甚至治疗疾病,有很多相似之处。也就是说古人其实已经很接近真相了。首先,都是意识到了要内省,认识到了问题在自己。其次也有一套方法,比如打坐,苦修,运动,斋戒,现在看来都很科学。最后是同样的目的,都是最后能够做到自控,能够不受激素(或者命运)的主宰,而要成为命运的主人。

最后这一点,我觉得是这本书,或者这一套思想,对于所有人包括我都有意义的原因。受基因、化学反应之苦的人是少数,大部分人都过得还行,但这大部分人却更难去自省,去追求对命运的反抗。而人生的意义可能就在于去探索自我,探索自由意志,反客为主成为自己激素的主人。

Style Tweak

Used the following script in KOReader to change style

blockquote p {
  font-family:fangsong !important;
}
.fnote {
  font-family:sans-serif !important;
}